康復的實踐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             劉宏元醫師摘譯自PSYCHIATRIC SERVICES  

  進一步闡明康復的抽象概念並有體制、機構及個人可以

利用的明確策略,方有利於康復的實踐

  康復歸因於兩個條件,分別是內在及外在的條件,內在

的條件是指由病患自我描述自身在康復過程中的一些經驗

,包括了希望(hope)、癒合(healing)、活力(empowerment)

、關聯(connect);外在的條件是指要能現下列的原則:

人權(human rights)、癒合的正向文化

(a positive culture of healing)、以康復為導向的服務

(recovery-oriented services)。

 

   內在的條件

 希望  康復是可能的,希望的態度包括下列情形:

       承認並接受自己有問題,需要改變

       專注在自己的長處甚於弱點或失敗的可能

       往前看甚於回想過去

       慶祝小進展而非期待短時間內有大轉變

       重定優先次序,培養樂觀心態

希望的心境能賦予每個知覺色彩

 

癒合  康復不等同治癒

      癒合的過程會重新發現自我:認知到疾病只是自我的一

        份而不是全部

      癒合的過程會去尋找控制:找出方法緩和疾病的症狀或是

        減少壓力帶來的種種心理社會效應

          個案應在自己的生命中成為緩衝的角色

 

活力  改善缺乏控制、無助感及依賴性

       自主性:自主的方法包括知識、自信及能做有意義的選擇

       勇氣:願意冒險、說出自己的意見及踏出安全的常規

       責任感:有關個案的義務

 

關聯

 是指個案要找出自身在社會中所要扮演的角色,所謂的角

   包含了活動、關係身份或職業

 最有效的關聯形式就是幫助同樣為精神疾病所困的人

 

   外在的條件

人權原則的實現

        減少然後消除精神病患的污名及不公平待遇

        促進及保護個案在服務體制裡的權利

        提供個案在教育、工作及居住上有均等的機會

 

癒合的積極文化

      個案所處環境的特性:寬容、傾聽、同理、同情、尊重、安全

        、信任、多樣性以及文化的勝任(cultural competence)

      專業人員應有的信念:不管個案目前的狀態如何,每個人都能

        達到上述所提的四個內在條件

      發展合作的關係,讓個案自身有機會做決定

 

以康復為導向的服務

      康復是可能的而且要有提升希望/癒合/活力/關聯的目標,

        這樣的服務才是以康復為導向的服務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ngAnPsychiat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